# 温室的善良
来源知乎
温室里培育出的善良
通常会自带真空球形设定的高傲,
以及因无知而生的忽视即残忍。
# 让我们荡起双桨
来源知乎
为什么听着总有种淡淡的哀伤?
因为它描述了一个不存在的幸福社会的幻像,同时有着一层超现实主义和怀旧主义的光晕,如同旧梦中那种稍纵即逝无法把握的美好。
它给我的最大联想是一个死去的世界,一张平静美好但早已在时间的洪流中朽坏,触之及灰飞烟灭的画卷。
# 朝菌裳蚜
来源知乎
为什么中国社会容错率显得那么低?其他国家容错率也跟中国一样吗?
我想,可能是因为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永生的
我本科时候有一个室友,是从偏远地区来的,成绩很好,他平常是非常唯物的类型,我想很多人都见过这种人。然而有一天晚上,他却躺在床上,非常悲伤的对我说,他突然意识到了他有一天会死,会离开这个世界,一想到这件事他就感到无法控制的恐惧
大部分人不敢真正去面对死亡,即使理性上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死,但他们在潜意识里也没有把这件事认真对待,于是久而久之,便在不知不觉中认为自己是永生的
在这种逻辑下,暂时的忍耐也是可以接受的了,毕竟自己是永生的。这真的是太值得了,我们只需要小心翼翼、低声下气、忍辱负重地度过那关键的十年、关键的二十年、关键的三十年、关键的四十年、关键的五十年、关键的六十年… 便可以享受后面一劳永逸的永生了
但反过来说,你犯的任何一点小错,人生轨迹中的任何一点差池,便会使你在接下来的永生中一直受到它的侵害。再叠加上无神论思想,这个世界不关心你,这个世界不回答你,没有任何人可以宽恕你,没有任何人可以救赎你,你会永远的活着,并且永远的煎熬。
于是贫穷的人煎熬着,在残酷的竞争中向上攀爬。富有的人煎熬着,在惴惴不安中守护自己的地位。我们的大脑空空如也,坐在荒芜的原野上,就像古老时代的猿猴一般恐惧未来
“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是的,我们终究会死,做错的事情会得到宽恕,费尽心机得到的东西也会离你而去。死亡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就像礼物一般,最终被赠与给所有人,使我们可以从这个世界上被接走,前往下一段旅程
# 非直观压迫
来源知乎
实话实说,我很早就能意识到:
人类对于那种潜在的非直观的,利用系统进行建制性的剥削和压迫非常不敏感。
比如直接让你去做劳役干活,直接拿鞭子抽你你会非常感到不舒适,但如果我利用精巧的税收系统以及资本生活成本设计,让你有一定财富盈余维系非常有限度的收支平衡的时候,你会带有一定 “自由感” 地主动参与加班干活 。
再比如说我是特权阶级,我直接征收你的家产财富你一定会展露出极大的不满,但是如果我一视同仁地进行税务收取,再用税务收取设计政策偏向于特权阶级产业发展和财富循环体系,几十年如一日地非常隐晦地进行财富流动转移,最终形成贫富差距,大部分人是非常麻木的。
放在互联网上也一样。
有人说,唉我现实中遇到的男生 / 女生都很正常啊,大家有说有笑地嘻嘻哈哈不也很开心吗,哪有大家说的男女对立啊?
但这种语录就相当于你作为劳务派遣外包的外包和别人公务员编制正式工同坐在一个办公室里干一样的活(其实你会干大头),你就以为自己和那些正式工平起平坐了(发工资和交社保时候就老实了)她们早就通过政策 / 社会舆论机制 / 法律规制隐晦地间接以性别为集合潜在剥削你的财富 / 生产价值了。
所谓现实中没有,无非是大家都带着面具,哪怕你知道对面是剥削你的老板 / 曾经殖民你们的老白男,人家慈祥嘘寒问暖地笑摸着地给你打招呼伸手不打笑脸人的,说我爱中国 等等等等从人性层面上普通人很难发作或者激化矛盾。
但这不意味结构性矛盾不存在。
就像你跟身边女性关系再好,不意味着她退休不会比你早十年 / 享受的社会保障比你少 / 收到社会舆论支持声量比你低 / 人均寿命比你短 / 收益与劳动比比你低 / 消费与收入比比你低 / 转移红利吃的比你少……
互联网只是给大家一个交流空间,让大家把自己对抽象政策 / 概念理论的理解整合成明确的旗帜,各自站队罢了。
这一点网络其实是比现实要清醒的。
ridiculous
# 救猫 or 救画
来源知乎
你故意在天平的两端放上了完全不对等的砝码,天平必然一边倒。
你再将道德放在轻的一方,试图宣布两方现在等重了。
仿佛这样就能称量出,你的道德如此厚重。
# 精神病世界的正常人
这个社会上的精神病太多了,很多正常人被迫和精神病人一起生活。
为了不被精神病人怨恨和迫害,只得长期按照精神病人的逻辑规则行事
# 宝石花
来源知乎
对子女缺乏宠爱和教导的家庭绝对养不出来这种孩子。这种孩子一看就是父母全心全意捧在手上才能培养出来的宝石花。这种宝石花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世界不大。她们的世界就是亲人爱人友人给她们构筑起来的温暖美丽的安全区,她们不缺乏爱和关注和保护,从小被娇养大,潜意识里对于爱和关注和保护的需求其实非常高 (和富二代们对于生活条件要求高而不自知是一个道理)。
# 知识分子的弱点
凡是脱离了一线生产劳动久了的人,别管是不是知识分子,或者其他什么分子,总会有这样一个毛病:
就是认为世界上存在这么一个 “圣物”。
这个 “圣物” 可以是一种东西,也可以是一种学说,也可以是一种制度。
他们认为,只要有了这个 “圣物”,那么一切东西都迎刃而解了,
于是,他们就自以为是的拿着这个 “圣物” 到处推销,售卖。
这个圣物,有可能是虚无缥缈的上帝和安拉,有可能是难以捉摸的天理,有可能是所谓的绝对精神,有可能是想象的以太,有可能是抽象的道,有可能是吓人的老天爷,还有可能是披着科学外衣的一个幻想的抽象的平行宇宙式的绝对力量,总之是脱离现实生活。
他们唯独漠视的是,物质生产劳动之于人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性意义。
再精炼一点就是只有抽象思辨,没有物质运动和实践。
# 精卫
来源网络(请配上精卫琵琶版)
中国人不肯赋予神凌驾于人之上的绝对权威。
# 垃圾电影
作者:兰河
来源:知乎
我希望 95% 以上的圈内的演员、导演、编剧都知道这件事:
你们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创作、不是传播文化、不是搞艺术。你们的当务之急是把屎尿屁嬉皮笑脸烂俗商业片这个级别的东西弄明白。
你们只是一帮文化课停留在初一初二,高中虽然读了但是约等于一张白纸,对于你们的本职工作理解还停留在联考校考时考那个 b 编导和电影学院背的一些基础知识,本科阶段主要聚焦于蹭组、打炮和到处 social 的半文盲。
你们搞电影不是因为你们热爱电影,也不是因为你们有天赋。只是因为你们有的人有搞电影的爹妈,有的人有张好皮。当然,你们当中大部分人只是因为家里有几个闲子,自己又只是个学牛顿三定律学不明白、除了上网打架就是啵嘴打胎的神人。因为十五六觉得学电影听起来很牛逼就非要学电影,家里也索性让你用艺考 “绕开” 高考。
老中影视圈前些年的虚假繁荣给了你们错觉,那就是你们配得上这些钱和地位。这是天大的错觉,这个错觉让你们觉得你们赚钱是因为你们有天赋有实力,要追逐艺术,要成为某种艺术家、人文思想的承载体、社会阴暗面的发声人。
但其实你们没有那个资格,你们大部分人都是中产以上家庭出身,你们没见过底层,也不知道什么叫底层,你们对底层的理解停留在抖音。不是把脂粉卸了抹点灰你就像底层了,你可以用这种方法冲击各种公司花钱帮你内定的奖项,但是那不叫追逐艺术。
你们没资格做人文思想传播者,因为你们根本不懂任何一种人文思想,你们觉得女性主义很有道理迫不及待要发声只是因为女性主义符合你 cosplay “反压迫扛旗人” 的精神需求和公司用你这个人设割十几岁女拳入脑的蠢小孩的韭菜捞钱需求。
你们没资格做社会阴暗面的发声人,因为你们就是社会阴暗面本身的一部分。你们热爱发声不是因为勇敢,恰恰是因为怯懦。你们知道这个国家的政府对文艺界的管控欠缺,哪怕拍出再逆天的东西也不会出事,最多就是不允许你在国内上,不影响你在国内外吃香喝辣,甚至你作为公众人物可以去往某些反 d 一线运动都不会动你。
但是你们不敢真的横眉冷对那些同行,那些洗钱、潜规则、合伙搞金融诈骗的同行,你们还是会笑眯眯的和他们在一个电影节、一部电影、一个综艺上出现并且互相称赞演技和人品,一口一个 “老师”“大哥”,因为你怯懦。
你当然会怯懦,你连一点钱都不想失去,甚至你自己或者你的公司也干了这些事,你怎么会不怯懦呢?
你们应该明白,你们当中大部分从来就没创造(假如你们的东西能称为创造的话)任何有艺术价值的东西。你们能赚钱只是靠两点,影视圈的虚假繁荣和挠痒痒。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人迅速膨胀了各种需求,包括约会、聚会的需求。情人节哪怕放一张照片情侣也会去看,这让你们赚钱,但这不是你们的能力。这是虚假繁荣。
你们爱拍的女权、农村人被人欺负,其实和真正的女性主义和农村困境也无关,你们只是想象是那样,只是正好给物质过度丰盈,精神无处安放的豆瓣文艺青年挠痒痒,所以他们会给你们花钱,他们看你们的电影本质上和包工头去店里洗脚没区别。只是因为豆瓣中产文艺逼声量极大,给了你们 “我是代为发声” 的错觉。
现在经济下行,潮水退去,票房的虚假繁荣被人民用脚投票打破,中产庞大的声量也再盖不住对你们嗤之以鼻的声音,这种情况下居然还屡屡搞女拳之类的得罪一半的人,让自己的目标群体 - 50%,很难想象在你们的眼里自己是怎样伟大的存在。
但是事实是这样的:
你们的作品没有艺术价值,就连商业价值也欠奉。你们现在还没资格踏上艺术探索的路,因为你们连基本功都还没有。
先拍好屎尿屁和合家欢吧